最美的青春献给北京援疆

  • 作者: 超级管理员
  • 时间: 2014-06-19

 

    导语:2014年的5月,23栋崭新的住宅楼在新疆和田皮山农场的沙漠中拔地而起。3年前,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和孤零零的几排荆条抹泥的土坯房,三年后这里已经建成颇具规模的皮山新城——阿其玛克新区。在大漠中建起高楼的就是北京建工四建王森青年突击队,他们正值谈婚论嫁的年龄,他们远离家人,他们身处黄沙大漠,他们的生活枯燥单调但并不缺少欢乐,虽然突击队员们兜里装有3G智能手机,但是这里网络时断时续,手机的最大功能就是拍照,拍的最多就是每天的工程进度,大楼在一天天长高,王森青年突击队在一天天成长,他们在大漠起高楼的同时也筑起了心灵的丰碑——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北京援疆建设,王森青年突击队荣获2013年度北京建工集团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王森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项目部负责人。
    队长王森是出生于1986年的小伙儿,队员庞志伟、张腾飞、陶凯、王苍丽、刘立鹏、杨艳涛等23名队员中,年龄最大的33岁,年龄最小的24岁,平均年龄26岁。就是这样年轻的一支队伍,在新疆和田的黄沙大漠中扎根成长,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和青年突击队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传统作风,出色完成援疆任务,为企业和首都争得了荣誉,为青年突击队大旗增添了光彩。
    2011年9月,王森和北京建工四建的一批精兵强将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按照北京建工集团的整体部署奔赴新疆和田援建一线。王森授命担任皮山农场项目副经理。皮山农场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喀喇昆仑山北麓,是深入沙漠腹地的微小绿洲,距离和田市区200余公里,在人进沙退的抗争中,兵团农场职工在这里谱写了战胜沙漠与干旱的创业史,种植出了香甜的和田玉枣。如今,王森和项目团队将在这里建设皮山农场棚户区改造一期、二期工程,书写新的创业史。

 


    皮山农场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6938平方米,共分单体建筑9栋,其中住宅楼七栋、配套商业一栋、敬老院一栋,共有住宅232套,以2居室和3居室为主,工程于2011年10月2日开工;皮山农场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建筑面积55418平方米,共分单体建筑30栋,其中住宅楼23栋共计560户,配套设施7栋,工程于2012年7月底开工。工程建好后将解决近千户皮山农场职工的住房难题,这其中有95%是维族群众。
    为了让皮山百姓早日住进新房,北京建工四建公司决定成立王森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团队优势,推进项目顺利开展。2012年4月23日,队伍正式成立。由于皮山农场工程位于沙漠边缘,气候极为干燥风沙较多,日照时间长温度较高,夏日地表温度可达60多度,并且昼夜温差极大。面对这一极端气候,如何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成为了工程质量技术难点。为此,王森青年突击队购买了部分温度计、塌落筒及新型智能新拌混凝土综合测试仪展开实验,顶着烈日的烘烤浇筑混凝土样板,每十分钟详细记载一次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外部温度。通过十几天详细的观察记录分析,他们决定在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气候温度分隔时间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每段时间适量调整混凝土水灰比、适砂率及采用三次收面的施工工艺来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经过反复试验调整,这种做法最终取得了成功,控制了混凝土收缩裂缝,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赢得了业主的好评。
    在王森和队员们的努力下,2013年 10月,皮山农场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交钥匙工程入住仪式”如期举行。走进敞亮的新房里,许多农场职工和家属都不禁流下了泪水,念叨着“这是一辈子住过的最好的房子,感谢北京援疆,感谢北京建工集团。”2013年11月,皮山农场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也如期完工。
    从建队到完成援建任务,王森和队员们住帐篷、睡沙漠、喝咸水、啃硬囊,从来没有一个人有怨言。王森说:“组织和领导派我们来新疆和田援建,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同时也是对我的历练,我们要敢于担当,能够负重、有所作为才能不愧对自己的人生!”王森作为队长,总是身先士卒,遇到刮风、下雨,他不顾风沙肆虐,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材料码放区,将水泥、模板、钢筋等材料盖好;为了按期完成领导交予的援疆任务,他带领大家伙儿不顾黄沙侵袭、狂风肆虐,坚持“5+2”、“白加黑”的工作机制,长时间驻守在施工现场;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他就兼职干起预算工作,利用休息时间的分分秒秒抢进度、赶工期。在茫茫沙漠中,王森和队员们锻炼成长,从眼前一片荒滩,到身后高楼一片,在最艰苦的地方留下了青春的足迹、竖起了北京建工的丰碑、践行了最朴素的北京精神,诠释了“建楼育人”的北京建工宗旨。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沙子口中街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