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诸多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老旧住区中,健康适老和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品质更是亟待提升和改善。为落实国家的“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战略,需要系统化打造适老宜居环境。
适老宜居环境建设是在人口结构变化的基础上,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满足老有所住、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六大养老核心需求,突出安全、便捷、适用、舒适、多样、互助、健康七大特性,同时以老年人的行为能力为尺度,以保障人身安全为基础,完善医疗、急救、护理与各种生活服务功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为目标,系统化打造“以城市适老化健康支撑系统为保障、以社区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完善、以安全无障碍的适老环境为引导、以多层次适老化住房为重点”的城乡适老宜居环境,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城乡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把握主要任务
适老宜居环境建设任务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在城市层面,融合互助养老理念,对接既有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由“健康支撑设施”“适老化生活设施”等共同组成的城市适老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互助养老为特色”的城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城乡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城市更新末梢循环工作,落实“适老化居住环境”“安全无障碍的适老出行环境”“便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公服设施环境”与“积极健康的绿色生态交互环境”的建设。
在社区层面,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统筹社区甚至更大区域进行土地资源整备,对社区的功能布局、开发强度等提出综合规划方案,建设功能集约、资源共享的社区适老化综合服务设施,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从增量建设和存量更新两个方向进行适老化转型。其中,增量建设方向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下沉,结合乡村振兴推动适老宜居小城镇建设”为主;存量更新方向则以“开展社区适老化改造,盘活相关资源要素进入市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为城市更新注入产业新动能,同时打造安全无障碍的出行、互助交往的绿色开放空间”为主。
在住房层面,住房的类型与质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自主生活能力。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一部分中低收入的老年人面临搬迁至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保障性住房中居住或是对现有住房进行改造两种选择,因此应制定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住房保障政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造是比新建更为经济环保的做法。同时,旧有居住环境对老年人来说更具归属感,更应该对具有改造意义的老旧住区积极加以改造并妥善利用。针对住房内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对玄关、卫生间、厨房、阳台等局部进行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与建设。
完善建设板块
适老宜居环境建设应从五个板块开展。
一是健康支撑设施建设板块,即构建急救、医疗、护理、养老互为补充的健康支撑系统。在强化二级急救、三级医疗、四级护理、五级养老设施体系的同时,加强老年病医院、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科的建设,推进基层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社区健康支撑保障。加大社会化养老服务在社区的布局,为居家老人提供多样化、定制式、入户式养老服务。
二是适老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板块,即统筹规划空间适老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社区生活服务网络。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对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与适老化改造,增强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构建适老化的交流环境,在进行空间适老化改造的同时进行多感官的信息无障碍改造。结合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改善基层社区老年人的学习和积极融入社会的环境。
三是适老居住环境的建设与改造板块,即支持适老化住宅建设与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在城镇住房供应政策中,对开发老年公寓、老少同住的新社区和有适老功能的新型住宅提供相应政策扶持。鼓励发展通用住宅,满足各年龄段和各种身体状态下的家庭成员的需求。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应根据其行动能力,对入室空间进行换鞋、置物等适老化改造;对厨房的工作台面、下拉式橱柜、灶台设备等进行改善,为老年人提供可控的烹饪过程和安全的烹饪环境;对卫生间则通过加装扶手或助起装置以及浴凳等为老年人提供方便且安全的如厕与洗浴环境;对阳台晾晒衣物、小型园艺空间等进行安全便捷改善,在提升老年人居住品质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一方与自然进行交互的空间。
四是适老出行环境建设与改造板块,即发展适老化公共交通,强化无障碍通行。加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建筑、公共交通工具的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在满足老年人基本安全通行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便利度。有条件地区在人流密集场所为老年人设立等候区域和绿色通道;鼓励老年人错峰出行;构建社区步行路网;加强对老年人的居住建筑、公共设施的坡道、楼梯、电梯等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强对社区道路系统、休憩设施、标识系统实施综合性适老化、无障碍改造。
五是绿色生态交互空间的建设与改造板块,即在城市与社区打造适老化的开放空间,落实“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理念,使老人们能够走出家门,与自然、社会、他人进行交互,发挥绿色景观在养生、康复、心理协助领域的作用。在适老化的开放空间环境中加入情感体验元素,通过设置桌椅以及阳光暖房,便于开展社交、聚会、园艺栽植等活动,营造一个富有生机的邻里交往空间,有利于增加老年人的互动机会,缓解邻里隔离的现象,让居住区充满生机。通过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在方便老年人在社区内开展游园等活动的同时,身心也能得到锻炼和疗愈。
借力数字赋能
推进智慧社区与数字家庭建设,是适老宜居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抓手。
发展城市适老设施数字化建设。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和智慧城市操作平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适老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对城市适老化基础设施环境进行智能化升级,以智慧交通、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健康为突破点,配合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打造安全、智能的适老生活应用场景,将健康支撑系统的实体空间所承载的服务,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对外输出。
推动社区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通过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智能门禁系统和电子围栏入侵报警系统,配备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设施监控系统和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社区监控系统联动机制;借助互助型养老居住单元,打造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提供人机、代际交互场所,使其成为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的社区活动场景,同时作为实现居家养老的综合服务实体平台,推进智慧化适老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智慧医养服务平台相连。
开展适老化数字家庭工程建设。推动系统集成的智能化产品助力舒适家居环境建设,实现住宅内操控开关、窗帘升降、灯光强弱的集成无线化调控;盥洗、如厕、淋浴区域结合老年人行为特征,选用合适的智能温控出水设施、防眩光照明系统、自动除湿设施等,保证住宅安全性;在住宅内设置自动感知设施,配置防跌倒检查设备、活动感知设备、定位设备、远程医疗设备、拉绳呼叫设备等智能化设施。创新智慧养老产品与智能化服务供给,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并降低对护理人员的依赖程度。
健全保障措施
鼓励吸引社会企业、民营资本积极参与适老化建设与改造,探索搭建政企合作平台。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等多网融合,建立推动区域间资源要素交换流通的“互联网+服务+产品+X”互助服务平台,推动人口、土地、产业、资金、技术、服务等资源要素交换互通,提升社区智慧服务功能。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编制片区级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专项规划,筛选适宜的增值潜力项目,建立项目库和企业库。以项目引领,为老旧小区注入养老、新兴服务等相关产业的新动能,招募意向服务商开展项目组合服务方案竞标,选定服务单位并实施组合改造方案。
将城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纳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支持范围。鼓励政府、居民、运营方等多方参与,鼓励各地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资金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
项目整个流程分为诊断评估、制订方案、改造实施、验收评定、使用评价、联动支付六个阶段。依据诊断评估结果制订改造方案,明确具体的改造项目、改造标准等内容,按照改造方案施工完成后,组织开展验收和使用评价,达到效果后多方联动进行资金拨付。
(作者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适老建设发展分会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