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住房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中国建设报社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建筑业合作与发展论坛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本报记者就施工企业相关话题采访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王武民。
记者:中国施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工程承包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中国施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如何,有哪些机遇和瓶颈?
王武民:2013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积极响应,10年来经历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上去的深刻变化。市场份额稳步扩大,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企业的国际品牌逐步树立。仅中央企业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就有3000多个,对改善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后,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商业贿赂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税务风险,以及宗教风险、社会风俗风险等。同时,还有许多瓶颈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融资能力的瓶颈。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承包和发包方式的变革使得市场对承包商的要求越来越高,带资承包或成为普遍现象。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产负债率较高,融资渠道单一,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创新能力不足的瓶颈。据统计,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占世界500强90%以上,它们掌握着全球7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相比而言,我国的工程承包企业科技投入与研发严重不足,在施工技术方面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缺乏,必须要充分利用国际建筑市场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深化的有利时机,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项目渗透,发展自有核心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向高附加值领域不断发展。
记者:未来,协会还将重点关注哪些工作,服务企业“走出去”,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王武民: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以真诚服务会员企业为宗旨企业的脚步走向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工作就拓展到哪里。这几年,在服务施工企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上主要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搭建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了9个境外联络处,覆盖52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了比较科学完善的联络机制、工作机制、协调机制。
二是编写合规丛书,提供合规指引。协会从2020年开始,启动了《工程建设企业境外合规经营指南》系列丛书的编纂。2021年5月举行首发仪式。这套丛书,按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国一册的体例编写,目前已编写近40个国别分册,其中出版发行30个国别分册。每一个国别分册以丰富翔实的案例,系统的从市场环境、通用规则、国别规则以及示范项目等角度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境外稳扎稳打、开拓进取的合规发展历程,具有针对性、实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是一本指导性非常强的工具书。
三是褒扬工程项目,实施评优激励。就是把境外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到国家优质工程奖的评选。截至目前,已有142项境外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其中有20余项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下一步我们要针对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要求,更加积极努力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努力实现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提升工程建设领域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是助力企业打造国际品牌。发挥我国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5G等技术优势,帮助企业深化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以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品牌。
三是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展行业绿色发展的国际合作,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