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与机械分会发布了《2024 年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学习交流项目名单的公示》,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交叉学科创新楼项目光荣上榜。
中国建筑协会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学习交流项目”(原 “国家 AAA 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是经国家住建部批准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最高荣誉,对项目安全生产预防措施及管理工作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综合管理水平要求极高,被誉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鲁班奖”,入选项目代表国内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最高水平。
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交叉学科创新楼项目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东北大学院内,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主要功能为重型荷载实验室以及普通实验室等,是东北大学 “十四五” 规划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将为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前沿研究提供重要平台支撑。建成后极大改善南湖校区教学、实验条件,提升学校发展品质,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东北大学项目已通过辽宁省及沈阳市文明标准化工地,多次作为沈阳市安全生产示范项目开展交流和迎检工作,发挥了安全管理先锋模范作用,获得沈阳市和平区城市建设局表扬信。
责任到人 筑牢防线
自项目开工以来,辽沈项目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构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 “安全生产、绿色安全施工” 管理小组,将责任目标分解到人,以责任书形式考核过程管理,做到有考核、有纠偏、有执行、有检查、有奖惩。
开工前,项目部组织技术、生产、安全等相关部门人员,对工程各阶段危险源进行辨识,依据危险源辨识清单编制专项方案,经研讨后进行方案交底以及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根据工程特性编写需专家论证的计划表,按照工程进展情况逐步开展专家论证工作,确保论证内容、时间合理合规。项目部还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周开展定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将每日安全巡检发现的隐患通过微信公布及下发整改通知单形式,定人、定时间、定措施整改,及时回复隐患通知单进行闭环存档。
精细管理 安全护航
立足精细化管理,项目部设置了标准化安全通道,临边、洞口防护采用定型化设施,布设各类安全标识,进行安全风险分级标识并悬挂警示牌,做到 “统一尺寸、统一材质、统一加工” 的安全防护 “标准化”,可重复利用,有效降低成本。
项目部将安全教育与实名制管理紧密结合,全员建立 “一人一档”,开展早班会、安全周教育、专题教育、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以高频次、多样化的安全宣教形式营造项目整体安全氛围。为提高应急管理水平,项目部编制三级应急预案并进行桌面推演,组织了防汛、消防、意外伤害等应急演练,以保证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高效的启动应急预案,保证人员救治通道畅通,险情处置及时,将现场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
绿色引领 智能助力
在绿色施工方面,项目部进行全面规划与合理布局。安装喷雾式喷淋系统,设置自动洗车平台和五级沉淀池,实现施工废水重复利用。配备洒水车、雾炮除尘设备,控制扬尘。土方施工阶段严格执行 “七个百分百”,控制施工扬尘。
在智能化工地应用上,充分利用 BIM 模型对未完成楼层的临边、洞口防护材料进行提前规划,并生成二维码编号。使用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施工现场 24 小时实时监测,为施工人员和安全人员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塔式起重机监控和吊钩可视化实时查看塔吊作业情况,有效监管塔司行为,预防安全事故。应用劳务实名制系统审核劳务分包队伍人员身份信息,拦截黑名单及年龄不符人员,降低人员风险。
辽沈项目管理团队将以此次荣誉为契机,继续砥砺前行。以安全、文明、绿色施工为基准,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朝着 “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 的目标奋勇前进,将创建绿色安全样板工地活动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