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揭晓,北京建工共有15项技术成果上榜,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至此集团获得该奖项的技术成果总数达到120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于2002年设立,是建设系统以社会力量办奖形式设立的建设行业科学技术奖,旨在奖励在建设行业工作中有重要贡献的组织和公民,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升我国建设行业的综合技术水平。
获奖技术:大跨度索结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建研院
主要成果:建立了索结构形态精准双控的设计理论与分析方法,显著提高了大跨度索结构设计的精准化水平;提出了多种新型结构体系,自主研发了索结构相关的新产品;在施工分析理论、预应力控制技术、施工方法与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监测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该成果需求性大、适用性强、应用性广,已在卢塞尔体育场等工程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获奖技术: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绿色建造关键技术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建研院
主要成果:发明了一种适用于超大跨单层正交索网的“地面组装索网、承重索整体提升、稳定索同步张拉”施工成形方法,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系统研发了“索结构施工智能控制平台”,实现了索网结构施工与监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创新提出了一种单层正交索网结构预应力态拉索长度确定方法,解决了索力和位形的精准控制难题;发明了单层正交索网双索同步提升与张拉装备,实现了超大跨索网结构的高精度安装。在国家速滑馆工程中,北京建工建研院成功实施了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屋面索网结构张拉,填补了国内首个大吨位、大面积超大跨度单层正交索网同步张拉的技术空白。
获奖技术:城市水下隧道结构安全及健康诊断技术研究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市政集团
主要成果:针对我国水下隧道服役期内结构安全控制的关键技术难题,围绕水下隧道服役期结构性能演化机理、结构性能评估方法和结构性能控制技术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建立了水下隧道服役期结构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水下隧道服役期结构性能分析的科学化、性能评估的标准化以及性能控制的精细化。
获奖技术:建筑垃圾源头减量与高效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资源公司
主要成果:针对我国建筑垃圾来源多样、成分复杂的特点,创新研发了振动风力耦合精细化分选技术与系列装备,开发适用于柔韧性、硬质性组分高度混杂物料的专用破碎装备,提出并应用了基于场景多元处置需求的差异化系列成套工艺技术,同时,研发了新型再生材料及产品制备与应用技术体系,构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该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工程中,形成了行业的良好示范效应,全面提升了我国城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获奖技术:废旧沥青路面绿色高值化冷态再生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建材集团
主要成果:该技术包括核心添加剂开发、混合料材料设计、生产施工工艺研究等,高值化利用废旧沥青材料及烹饪废油,节约生产过程中燃油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成功在京哈高速公路大修、京开一级路大修、G107国道大修等工程中推广应用,推动了路面材料行业从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显著。
获奖技术:复杂城区隧道减振爆破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市政集团
主要成果:形成了隧道爆破损伤及控制理论,创建了爆破监测、评价及控爆技术,提出了隧道爆破作用下中隔墙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损伤分级标准,可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进行分级安全控制和围岩加固、支护精准设计。创建的爆破应力预测公式,结合爆破振速预测公式,使结构安全控制更加准确便捷。该技术成果已在青岛地铁、京张高铁等工程中成功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获奖技术:复杂建筑物长距离整体迁移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四建公司
主要成果:首次提出了SPMT拖车移位的协同计算方法和大厚度回填砂的支撑技术,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拖车移位;形成和完善了建筑物拖车迁移的关键技术与控制方法;发明并首次应用了一系列无源无线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同时创新完成一整套针对复杂轨道移位的顶升、旋转、平移、自动纠偏等技术与施工方法。该技术成果应用范围广泛,推动了迁移技术的整体进步。
获奖技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指廊工程关键施工技术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总承包部
主要成果:研发了一种基坑群和基础桩群的施工技术、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钢管柱与框架梁复杂节点可调焊接钢筋连接器技术、不规则自由曲面钢屋盖双向角位移累积提升施工技术等多项创新技术。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指廊工程建设中,该技术被积极推广和应用,节能、减排、降耗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通过了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验收,实现了预定目标,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获奖技术:路轨共构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市政路桥股份公司
主要成果:该技术成果首次实现了有限空间内预制箱梁穿越既有结构安装技术,解决了共构结构架梁施工中工期紧张、作业空间狭小等问题,实现了上层公路梁与下层轨道梁同步架设;提出了兼作墩柱模板及盖梁支撑的预应力支撑装置及结合该装置的悬挑式支撑体系施工技术,简化施工工序,节约施工空间;研发了新型预制梁防护及作业平台,提高了预制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开发了预制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预制梁绿色施工及信息化管理,推动了共构承载结构在当前城市集群化发展背景下的应用。
获奖技术: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应用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三建公司
主要成果:该技术研究基于主体结构全装配式建筑体系,创新提出了预制框架柱“干式连接”构造,能够大幅度减少工程现场的湿作业量,适用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拼装结构体系的构件加工工艺,采用微倾斜可拆卸模板,实现多面牛腿预制柱高质量工业化生产。同时,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IMPCs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各环节信息化管控。在施工中,运用该技术与消能减震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安全性,实现主体结构“保持弹性+消能器耗能”的设计目标。
获奖技术:周口店猿人洞遗址保护建筑的建造关键技术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机施集团
主要成果:该技术成果基于遗址地形的三维测量技术,形成高落差(33米)、两端支承、大跨度(79米)的自由曲面单层网壳结构双表皮围护遗址保护棚和大落差(拱脚高差33米)大跨度(最大跨度 79米)两端支撑自由曲面单层网壳结构施工技术、文物保护工程中振动控制的钢结构施工综合技术等,并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项目成功应用,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为首创,加快了文物保护棚建造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推广应用。
获奖技术:基于形变主动控制的超高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四建公司
主要成果:该技术将混凝土徐变试验与模拟计算组合,提出超高层核心筒与外框结构采取不同弹性模量的混凝土进行施工,保持6层高差的整体施工部署,实现超高层内筒、外框间不均匀竖向变形的主动控制;将纳米压痕技术创新应用在超高层混凝土的徐变控制方面,实现了对混凝土徐变的事前控制和双向可调,并研究了一种能够主动控制超高层混凝土徐变的新方法,同时结合超高层现场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超高层工程的竖向和水平测量修正计算方法。整体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获奖技术:钢框架结构超低能耗建筑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国建集团
主要成果:该技术将钢框架结构与超低能耗建筑融合应用,包括“钢结构+ALC外隔墙板”装配式外墙高气密性外围护体系、种植屋面防水保温干法施工、机电电缆桥架穿越超低能耗区与非超低能耗区的热桥处理、超低能耗建筑智慧运维管理等创新技术,在全寿命期内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促进建筑领域碳减排。
获奖技术:用于古建超大面层修复的高性能变形协调材料体系研究与应用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新材公司
主要成果:研发了用于古建修复及满足复杂条件下的轻质聚合物机喷修补砂浆、高性能界面砂浆、聚合物抗裂抹灰砂浆及聚合物抗裂面层砂浆修复体系;采用跳仓法、湿喷工艺、两胶一网等技术,形成了用于古建面层修缮机喷施工工法,实现了古建筑超大面层快速修复,提高施工效率2-3倍。该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北京首都核心区古建墙面修复工程中,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满足了安全绿色施工要求,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环境污染。
获奖技术:道路凝冰预警及主动融冰雪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交通保障中的应用研究
获奖单位:北京建工市政路桥科技公司研究院
主要成果:发明了不受介质影响的凝冰预警监测技术,提出了凝冰危险性等级评定方法及指南,建立了凝冰预警管理平台,开发了智能化处置系统;研发了不同类型的主动融冰雪材料,形成了路面主动融冰雪系统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冰雪天气对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技术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于北京冬奥会专用路松闫路、北京冬奥会公路主通道延崇高速等工程中,对我国冬季不利天气条件下交通安全保障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对北京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和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