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四建水电分公司应用“BIM”技术尝到甜头

  • 作者: 通讯员 赵崇
  • 时间: 2014-01-26

 

    2013年初,四建公司决定将水电分公司作为“BIM”的应用试点,成型后在全公司推广。分公司经理梁吉群对公司此项举措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依托新科技提升水电施工技术水平的大好事。

    “BIM”翻译成中文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其方法和理念是由美国欧特克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的,当今已在全世界得到工程建设行业的广泛认可。它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完整的三维直观模型所有的建筑表皮幕墙、结构梁柱、设备管道都以三维方式分图层置于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中,这样非本专业人员相较于原二维图纸能更容易读图,也更方便各专业人员的协调沟通。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梁经理抓紧召集班子开会,决定成立 “BIM推广应用小组”,任命主任工程师王元为组长。该点将的点将,该组队的组队,该添置装备班子大力支持。消息一传出去,分公司的年轻人跃跃欲试,争相报名加入这个能大展宏图的团队。经过理论考核,公平合理决出三位佼佼者被王元招至麾下。

    一个月紧张的封闭培训虽说人都瘦了一圈,但小组成员已经是学有所成,下一步要让“BIM”在工地施工现场“春蕾绽放”了。

    首场战役选择了“西单交通执法站综合业务楼工程”。因为这项工程综合了多种使用功能,办公、厨房餐厅、健身、淋浴洗衣等应有尽有;消防泵房、中水泵房、强弱电竖井和通讯机房星罗棋布;各类管线盘根错节密如蛛网。这么强的战阵形式正是实验新式武器的好战场。

    就这样,应用小组在西单工地扎了下去,跟项目部管理人员、工人打成了一片。他们主要进行机电管线综合排布、施工图绘制以及对综合排布后的管线系统复核计算等方面的实施,还要完成机电工程深化设计、机电工程的BIM建造及应用等工作。

    工程难度较大的部分是地下一层走廊区域。因为建筑设计消防与电气桥架都是贴梁底敷设且在同一轴线,走廊内消防管管径大、线槽宽,而吊顶标高要求极其严格。应用小组通过运用BIM模型,在三维模式下对各专业管线进行不断的空间优化、管线排布以及变更,满足了机电施工对走廊区域的综合布线要求,同时也为楼宇交工后业主的使用和维修提供了便利。

    传统施工过程中,参与项目建设各方有时需要付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代价来弥补由设备管线碰撞而引起的拆装、返工及浪费。BIM技术的应用能完全避免这种无谓的浪费。应用小组将BIM技术应用于三维管线的碰撞检查,选择需要检测的内容建立多个三维模型确定最典型的碰撞点。陆续暴露出二十余处碰撞点,随之建立了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随后,应用小组会同现场施工员根据现场施工进度以及按照计划展开的工作面,在三维视图下对工人进行三维可视化设计交底,使工人对机电管线的走向及相互间的避让有明确的理解。

    例如,首层西走廊吊灯内的压力排水管与强电线槽交叉后要通过一层楼板上翻至二层设备房,此处还有弱电桥架、喷淋管等其他管线,同时还受到吊顶标高的限制。如果施工人员对此处走向不明确,不注意避让其他管线,必然会导致返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施工管理者使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在施工中彻底消除了硬碰撞、软碰撞。

 

 

    BIM应用小组在建造材料方面的信息模型时,将每个元素都赋予相应的参数和定义。模型绘制完成后,根据需要对单个楼层或者单个系统进行材料统计,减少前期算量周期,加快预算的进行,为项目商务策划打好可靠基础。为满足不同的统计要求,将软件设置了诸多筛选条件。如对单一型号的管道进行统计、对单一厂家供应材料及设备进行统计、对同一类别的材料进行统计、对某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材料统计等。项目物资小组则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直接对模型进行操作即可得到相应数据,方便了物资招标、物资进场计划以及现场材料库房设置等工作的开展。

    西单工程水电项目部自从运用BIM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后,无论是技术质量还是工作效率都受益匪浅。在机电综合排布、现场施工交底、机电深化设计、物料统计等方面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目前已挽回水电施工错误的材料损失和劳动力返工费用数十万元。

    从认识“BIM”到掌握“BIM’再到应用“BIM”,水电分公司BIM推广应用小组仅仅走过了一个春秋,但是王元和他的团队已经小试牛刀、战绩斐然,每一个人都从内心深处感觉到“BIM”给自己带来的工作激情和收获快乐。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沙子口中街32号